为科学、规范、高效开展事故灾难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以下简称事故与灾害)现场指挥处置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维护全市安全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辽宁省事故灾难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处置管理办法》《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结合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制定了《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事故灾难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处置办法》。为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现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相关意见建议。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以通过信函或电子邮箱将意见反馈至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应急管理局,以单位名义反馈的,请在反馈意见后注明单位名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并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馈的,请在反馈意见后注明姓名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聂殿君
电话:0417—2660199
邮箱:yjj2660115@163.com
地址:站前区金牛山大街东10号
邮编:115000
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事故灾难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处置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科学、规范、高效开展事故灾难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以下简称事故与灾害)现场指挥处置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维护全市安全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辽宁省事故灾难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处置管理办法》《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结合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发生在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行政区域内的事故与灾害指挥处置工作。
第三条 事故与灾害指挥处置工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军地联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法治保障,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努力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指挥处置体系。
第四条 市、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是本行政区域内事故与灾害指挥处置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依据有关规定设立本级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本行政区域内事故与灾害的指挥处置工作。
事故与灾害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其应对管理工作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共同负责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机制。根据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地方人民政府之间可以建立协同应对机制。
第五条 市、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行业管理部门根据职责承担相关行业领域事故与灾害专业处置救援、支援保障、技术支持等任务。
市、县(市)区,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做好跨区域、跨部门事故与灾害救援的统筹协调和综合保障工作。
第六条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是本行政区域内事故与灾害先期处置的责任主体,应设立或明确应急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完善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法协助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事故与灾难应对工作。
第七条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应急部门统筹协调,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军,行业领域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驻军和武警部队为突击力量,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应急专家队伍为辅助决策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第二章 组织指挥体系
第八条 根据事故与灾害等级,市政府成立市级事故与灾害应急处置临时总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全市较大事故与灾害的指挥处置工作,负责重大、特别重大事故与灾害的先期处置工作。事故与灾害处置主责部门成立市级临时专项指挥部配合市临时总指挥部开展事故灾难与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县(市)区、开发区(园区)成立临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本行政区域内一般事故与灾害指挥处置工作;负责较大及以上事故与灾害的先期处置工作。
当事故与灾害升级,或者指挥处置工作超出事发地处置权限、能力、范围,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决定提级处置的,下级应急指挥机构应当服从上级统一领导和指挥;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决定提级处置但尚未设立现场指挥部前,现场指挥权仍归下一级应急指挥机构。
第九条 市临时总指挥部总指挥由市长担任;常务副总指挥由常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相关副市长、营口军分区司令员、武警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支队支队长担任,成员由市(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及营口军分区、武警营口支队相关负责人担任。市临时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应急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应急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市临时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的统筹协调和综合保障工作,是市临时总指挥部应对较大事故与灾害的应急处突工作力量。
市临时专项指挥部指挥长原则上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行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市各临时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相应行业管理部门,是市临时总指挥部较大事故与灾害指挥处置的专业支撑力量。
第十条 市临时总指挥部办公室由市应急部门牵头建立工作协调联络机制,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事故与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第三章 现场指挥机构
第十一条 当事故与灾害指挥处置工作比较复杂,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涉及多个区域或多个部门长时间协同处置的,应当设立现场指挥部。
第十二条 建立现场“1+4+N”应急指挥机构,其中,“1”代表市级现场指挥部;“4”代表常设现场支撑组,由应急处置组、公安处置组、消防救援处置组和事故与灾害处置组组成,应急处置组同时承担现场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能;“N”代表现场应急保障职能工作组,根据事故与灾害类型、性质和涉及区域、影响范围,在现场指挥部办公室的统一指挥调度下,相关部门、专家和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等依需组织应急处置力量成立现场职能工作组,保障应急救援。
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应当按照市级事故与灾害处置应急指挥模式建立“1+4+N”应急指挥机构。
第十三条 市级现场指挥部是事故与灾害现场处置的决策指挥和组织实施机构,负责制定现场处置与救援工作方案,统筹协调现场救援力量与资源等,全面组织指挥现场应急处置各项工作。
应急处置组(市级现场指挥部办公室):由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应急局组成,负责现场指挥部指令上传下达和督办议定事项,协调调度各相关单位、应急救援力量参与现场处置;负责统一收集各工作组情况,汇总、报送重要信息;协同公安、消防救援、主责部门指挥部联勤联动;做好现场指挥部会商、会议等服务保障;负责现场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做好与省应急指挥机构沟通对接,请示报告相关事项等。
公安处置组:由市公安局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维持现场秩序;按照远端调流、中端管控、核心区封闭的交通管制要求,保障进场车辆道路交通畅通;涉及刑事和治安管理行政案件,依法依规立案侦破。按照现场处置需要,指挥部下设交通管控组、现场安全保卫组,适时成立案件侦破组。
消防救援处置组:由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组织事故与灾害现场综合救援的工作。
事故与灾害处置组:由事故与灾害主责部门负责指挥调度专业救援力量和行业领域专家力量参与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启动部门专项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联动应急处置组、公安处置组、消防救援处置组共同做好整体救援处置。
第十四条 坚持“谁先到谁指挥,逐级移交指挥权”的原则,总指挥行使重要事项决策权和行政协调权,研究决策行动方案,下达救援指令等;副总指挥负责参与研究决策行动方案,按照行政职责及总指挥授权,统筹调度应急力量、应急物资、完成总指挥交办任务等。
(一)重大及以上事故与灾害现场指挥部。在先期处置时,现场总指挥由市长兼任,副总指挥由相关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直有关部门和事发地县(市)区、开发区(园区)级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需要驻营部队参与救援的,增设相关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根据工作需要,可增设由相关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担任的现场常务副总指挥。
(二)较大事故与灾害现场指挥部。现场总指挥部由相关分管副市长担任指挥长,副指挥长由应急、公安、消防及事故与灾害处置主责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如事故与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基本消除,但仍需保留现场指挥部的,可由相关分管副市长指定相关责任人负责现场处置工作。
(三)一般事故与灾害现场指挥部的设置及人员组成,由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临时应急指挥机构参照市级现场指挥部架构设立,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执行。
当发生燃气管道、压力容器、危化品泄漏、爆炸和易造成生态环境污染次生、衍生等有较大的社会影响突发事件时,应提级开展应急处置。
第十五条 市级现场指挥部可根据事故与灾害类型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设置若干职能工作组。
(一)抢险救援组。由消防救援支队、事故与灾害处置主责部门和应急局牵头,负责组织会商研判,拟定现场具体处置与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调运应急物资、引导社会救援力量有序投入现场处置与救援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研究兵力救援需求等。
(二)专家组。由主责部门牵头,相关领域专家和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协助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协助开展灾损评估,为开展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提供咨询。
(三)医疗救护组。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负责制定救治救护方案,统筹120等专业力量开展医疗救护、开辟医疗救护绿色通道、卫生防疫、现场医疗保障等;汇总上报救治人员信息。
(四)新闻协调与舆情管控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会同市委网信办、市应急局、公安局和事发地宣传部门及相关部门组织协调信息发布工作,组织新闻媒体有序采访,做好记者协调和服务,统筹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
(五)物资保障组。由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水利局、林草局、商务局、市应急局等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分别牵头,协调做好各自领域相关应急物资的调集调运及依托相关企业做好社会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等工作,保障抢险救援需求。
(六)装备保障组。由市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林草局、国资委、应急局等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分别牵头,协调调运各自领域相关应急救援车辆、设备、照明等装备,保障抢险救援需求。
(七)电力抢修保障组。由电力部门负责做好事故与灾害现场电力抢修、维护和现场保障;组织专业力量做好因灾受损电力设施、设备的修复抢通工作。
(八)通信保障组。由通讯管理部门牵头,协调中国移动营口分公司、中国电信营口分公司、中国联通营口分公司等通信运营商负责现场通信保障,恢复事发现场及灾区通信。
(九)供水抢修保障组。由市住建局、国资委、营口水务集团负责做好事故与灾害现场水务抢修、维护和现场保障。
(十)燃气抢修保障组。由市住建局、营口燃气集团、中海油新润燃气有限公司负责做好事故与灾害现场燃气抢修、维护和现场保障。
(十一)供热抢修保障组。由市住建局、国资委、营口热电集团牵头,负责做好事故与灾害现场供热抢修、维护等工作。
(十二)交通运输保障组。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负责做好事故与灾害抢险救援所需车辆运力的统筹安排和协调调度;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因灾损毁道路抢修工作。
(十三)气象保障组。由市气象局牵头,负责做好气象监测预警等工作,及时会商和发布气象决策信息,为抢险救援提供气象信息保障;根据需要,适时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十四)环境监测组。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负责对事故与灾害现场突发性环境事件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明确污染物性质、浓度和数量;协同专家组制定监测方案,确定污染程度、范围、污染扩散趋势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十五)救灾救助组。由市应急局、公安局、民政局、市委社会工作部、红十字会和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牵头,按职责做好自然灾害灾情核查、报送和人员伤亡统计工作;组织受影响群众疏散、转移和紧急安置,保障受影响群众基本生活;组织接受捐赠、援助工作。
(十六)事发地政府工作组。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负责后勤保障,落实属地应急处置责任,做好人员转移、疏散、信访稳定、现场清理、善后安置等工作。
(十七)调查评估组。由承担事故与灾害调查职责的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做好事故与灾害的起因、性质、损失、影响、责任等调查评估工作。
现场指挥部可以根据指挥处置工作实际需要,增设或减少现场工作组。
第十六条 建立现场协调联动工作机制。
(一)实行现场联络员机制。总联络人为市应急局分管领导,各分指挥部和职能工作组分别指派2名工作人员作为联络人,负责接收指挥部工作部署,报送本组工作进展等。
(二)实行现场工作报告机制。各分指挥部和职能工作组按照工作模板和时限要求,向市级现场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现场应急救援情况。
(三)实行现场督察督办机制。市级现场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指令,对现场应急处置中承担任务的地区、部门和单位按照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进行督查督办。
(四)实行专家会商机制。相关领域专家和专业人员提出相关划策和工作建议,形成突发事件趋势分析和对策报告,为现场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第四章 信息报告与发布
第十七条 获悉事故与灾害信息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义务向事发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110、119、120、12345等接警中心报告。
第十八条 各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110、119、120、12345等接警中心接到事故与灾害信息后,应当按照信息报告有关要求,对口向上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信息。信息报告要贯穿事故与灾害处置的全过程,并做好初报、续报、终报。
第十九条 各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密切关注涉及敏感时间、敏感地点、敏感人群,或者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及引起舆情炒作的事故与灾害信息。要严格信息报告流程,除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定可越级上报的情形外,事故与灾害信息实行逐级报告制度。
第二十条 事故与灾害发生后,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是信息发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按照信息发布权限、流程等有关要求,及时、准确、客观向社会公众通报事故灾害信息。任何个人、单位或组织,不得擅自对外发布相关信息。各级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做好新闻发布、舆情监控、舆论引导等相关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故意传播有关事故与灾害的虚假信息。有关人民政府和部门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和经济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
第五章 应急响应
第二十一条 一般事故与灾害发生后,应当迅速采取相应相应措施。
(一)事发单位响应措施:
1.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响应措施,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等,采取相关紧急措施防止危害扩大;
2.组织应急力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先期营救涉险被困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威胁人员,组织核实人员伤亡和涉险情况,
3.在封锁危险场地、组织自救互救的同时,按照紧急信息报告要求与流程,立即向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信息;
4.准备好涉险场地、设施、设备等相关图纸、技术参数等背景材料,组织调集抢险力量、救援物资装备等。
(二)事发地乡镇(街道)响应措施:
1.按照重要信息报送要求,及时向属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及其有关部门报告事故灾害相关信息;
2.组织或协助事发单位开展人员疏散撤离和封锁危险区域等先期处置工作,维护周边秩序;
3.组织调集所属应急救援力量及应急设施、装备、物资等、开展先期处置工作;
4.当发生自然灾害时,及时开展宣传动员,组织做好群众疏散、撤离和安置;组织应急力量开展先期抢险救援;组织核实受灾初步情况;提前准备受灾或涉险区域人口分布、地理环境、危险源分布等相关背景情况资料。
(三)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响应措施:
1、接到事故与灾害报告后,经初步核实,立即向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事故与灾害相关信息。
2.事发地县(市)区、开发区(园区)应急指挥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发现场开展指挥处置工作。
3.立即组织核实现场人员伤亡和涉险情况,组织、协调本级应急力量、应急物资等开展指挥处置工作。
4.调派警力封闭事故与灾害现场,设立警戒区域;有效控制相关责任人;加强现场及周边治安管控,维护现场秩序;加强现场交通管控与疏导,开辟应急通道等。
5.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应急指挥机构及相关部门抵达现场后,应当迅速掌握事故灾害基本情况,分析研判险情态势,组织制定抢险救援工作方案,做出行动决策部署;
6.组织本级救援力量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积极稳妥开展人员搜救、伤员救治、重要设施抢修、遇险遇难人员善后、信息发布、舆情引导、社会面治安管控等工作;
7.当发生自然灾害时,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应当尽快组织核清核准受灾面积、伤亡人数等相关详细情况,精确掌握受灾区域人口分布、地理环境、危险源分布等第一手资料,便于部署和开展后续救援工作;
8.如需域外救援力量和物资支援,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应当统筹考虑就近设立救援人员、车辆和物资的临时集结点,避免堵塞现场救援通道,便于救援队伍、物资有序调度;
9、根据救援需要,做好与市级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派出工作组的工作对接。
10、根据救援需要,向上级提报支援请求并开列支援事项清单。
第二十二条 当发生较大以上或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与灾害时,在启动一般事故与灾害响应措施基础上,增加以下响应措施:
1.分管事故与灾害主责部门的市政府副市长应赶赴事发现场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及时了解掌握事故与灾害基本情况,分析资源需求,调动专业应急队伍及社会资源,启动市级应急响应,成立市级临时专项指挥部,按照有关应急预案开展指挥处置工作;根据前期处置情况,进一步完善处置工作方案;
2.需要设立市级现场指挥部的,参照本办法第三章规定设立市级现场指挥部,合理确定现场指挥部人员构成、指挥编组、力量编成、现场处置方案等,统一指挥现场处置工作;
3.根据救援需求,协调市本级其他救援力量、应急资源等支援现场处置工作;
4.根据救援需要,向上级提报支援请求并开列支援事项清单;做好与省级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派出工作组的工作对接。
第二十三条 当发生重大、特大事故与灾害时,在做好先期处置的情况下,及时向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并按照省有关规定 采取相应响应措施。
第六章 现场处置行动
第二十四条 以事故与灾害的发生地点为中心,将事故与灾害现场及周边由内到外划定核心处置区、安全警戒区和外围管控区,确保事故与灾害处置现场工作安全有序。
(一)核心处置区,为抢险救援工作区域。由消防救援部门、事故与灾害处置主责部门会同专业应急队伍划定并由公安机关设置警戒线,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调动公安等力量进行管控。该区域除抢险救援人员外,禁止其他人员进入。
(二)安全警戒区,为到场开展应急处置各部门、各单位人员的工作区域。由事故与灾害处置主责部门会同公安部门、事发地县(市)区,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划定并设置警戒线并调动公安等力量进行管理。进入现场人员需核验身份,除参与事故与灾害处置的人员和车辆外,禁止与处置工作无关的人员和车辆进入。现场指挥部可设置于该区域内。
(三)外围管控区,为根据事故与灾害处置需对社会面秩序进行临时管控的区域。由公安部门划定和管理,做好应急交通管制、通行路线规划,并及时将行驶路线规划通知事故与灾害处置主责部门和现场指挥部。该区域实行远端交通临时管制,根据现场指挥部的命令,统一调度指挥应急车辆有序进出事件现场。必要时,由公安部门牵头,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向社会发布临时交通管制信息。
第二十五条 市级现场指挥部搭建。市级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会同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按照“安全就近、方便观察、便于指挥”的原则,选取适当地点或应急指挥车辆作为现场指挥部的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指挥、办公、通信、保障等设施设备,搭建会议系统,提供相关资料,确保各级指挥人员在现场有效履行职责。
第二十六条 市级现场指挥部基本工作内容。
1.会商研判。市级现场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拟定参会人员范围,组织现场各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和专家召开会议,就现场势态研判、制定处置方案、资源调动、扩大响应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会商,并及时传达和督促落实会议决策事项。
2.启动联合办公机制。当需要调度多个市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并需要一段时期共同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时,经现场指挥部领导批准,抽调相关部门人员启动联合办公机制,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
3.信息收集及发布预警。为严防次生、衍生事故发生,现场支撑指挥部和应急保障职能工作组要实时掌握事故灾害基本情况,及时收集各项要素信息,实时分析研判险情发展态势,视情提出预警预报发布建议,草拟发布警示通报或信息,经市级现场指挥部授权后发布。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专家参与会商。
督促事发地县(市)区,开发区(园区)管委会级政府、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和宣传部门要畅通预警预告信息发布渠道,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政务微博、微信、短信、电子显示屏、预警大喇叭等发布手段及时、准确、无偿转发事故与灾害预警信息,增强预警信息转发传播能力。对特殊人群、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逐户传递预警信息,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4.启动社会动员机制。督促市、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事故与灾害应对的实际需要,及时启动社会动员机制,动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市、县(市)区,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下,配合做好事故与灾害应对工作。
5.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及医疗救治。督促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应当组织乡镇(街道)和属地公安、交通运输、卫生健康、民政、教育等部门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及医疗救治工作。
6.请求支援。当事故与灾害的事态进一步扩大,预判本市现有应急资源和能力难以实施有效处置时,由事故与灾害处置主责部门提出建议,经市政府同意后向省政府及驻营部队等提出支援请求,并开列请求支援事项清单。
7.解除响应。人员搜救完毕、现场险情与危害解除或得到全面控制,次生、衍生灾害风险已消除,现场指挥部经会商研判宣布现场应急响应结束,下达现场撤离命令。参与应急处置的有关部门、单位及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应当及时清理现场、清点人员,安全有序撤离,并通知相关方面逐步解除应急措施。
第七章 恢复与重建
第二十七条 由市政府统一部署,事故与灾害处置主责部门、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和有关单位对事故与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统计、核实和评估。制定善后处理措施和恢复重建计划,落实善后工作资金、物资等保障。充分发挥市场、保险机制的作用。适时启动事故与灾害应急救助机制,做好善后救助工作。
第二十八条 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组织力量尽快恢复受影响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尽快修复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广播、电视等公共设施,及时组织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调拨,做好需疏散群众的转移安置和生活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救助。
第二十九条 承担事故与灾害调查职责的部门依法依规牵头对事故与灾害的起因、性质、损失、影响、责任及救援情况等进行调查与评估,界定责任单位、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和防范整改措施,形成调查报告。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条 应急预案修订与演练。市、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应当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与灾害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开展情景构建假设,制定、修订相应的应急预案,按有关规定备案。市政府分管领导督促相关行业部门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应急演练。市直有关部门要将应急预案修订与演练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督促、指导全市本行业领域做好相关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要参照市级模式做好应急预案修订与演练管理工作。
第三十一条 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市应急局会同市数据局、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建立健全通信、指挥调度、移动监控、视频会议、预警信息发布等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完善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将各专项系统接入市应急指挥平台,全面提高应急指挥决策能力。
第三十二条 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市发展改革、财政、住建、交通、国资委、应急局等部门协同建设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统筹应急救援车辆、装备保障。各地区、各部门根据事故与灾害的种类,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车辆、装备保障计划,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和紧急配送体系等。市、县(市)区,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应急指挥机构依据相关程序,统筹调度相关物资、装备设备。
第三十三条 应急基础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保障。市应急局、教育局、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依据规划,在市民生活、工作地点周围,建设应急基础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保障在紧急情况下为市民提供疏散避难和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
第三十四条 经费保障。各级政府应当预留突发事件处置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事故与灾害应急处置过程中所需经费,由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先行垫付,事后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由市、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财政分级负担。
第三十五条 建立应急资源征用补偿机制。必要时,按照“先征用,后补偿”的办法,事发地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征用相关单位和个人专用装备、设备、场地、交通工具等财产。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根据各自权限和程序统一调用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器材,牵头做好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等调用的抚恤、抚慰、补助或补偿工作。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对事故与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市、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及其有关部门应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七条 对迟报、漏报、瞒报、谎报事故与灾害重要情况,应急处置不力,或者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行政机关,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应急局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事故灾难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与处置办法》(营政办〔2021〕10号)同时废止。